.
.
.
.
清海無上師講於福爾摩沙台北 一九八六‧三‧六
現在我們先談談這個世界普通的聲音, 等一下再談超世界的聲音-佛音。從古至今, 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就佔了很重要的分量, 我們很難想像,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音樂的話, 生活會有多麼苦惱。古典音樂比較柔和, 聽了使人心情很快樂、很平安、很善良, 所以古代有很多高貴善良的君子。現代的音樂比較激動, 如果有人從小就受這種音樂的影響,會變得很難教導, 因為那種音樂代表現代人類的個性和風度。在精神病院裡, 醫生也常常讓病患聽一些很柔和的音樂, 使他們的情緒穩定下來。當我們工作很勞累 或心情很煩悶時聽聽音樂,心境也會漸漸平靜下來。 在宇宙中,任何東西都會振動,這種振動會變成聲音, 就好像電台放出的振波,透過收音機接收以後,便成為聲音。 宇宙萬物都會振動,它們各自都有不同的振動頻率, 不管是石頭、草木、人…等等,都有它們特殊的振動頻率, 正因為振動頻率各自不同,所以動物和人之間, 人與人之間,丈夫和太太之間,都很不容易溝通。 有些人振動頻率很不柔和,我們和他一接觸就會感覺很不安。 相反地,有些人他們的振動頻率或者說話氣氛很柔和, 使人一看就覺得很舒服、很愉快。有些地方振動頻率 和我們很接近,我們一進去就會覺得很愉快, 有些氣氛不太好的人,一進去某個地方, 立刻就使人感覺到緊張不安或焦慮, 因為他的頻率太低太重,或者也可以說他的業障很重, 惡心很重,魔障很多,他的陰氣太重,我們陽氣較多, 彼此不能配合,所以才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感覺。
在這個地球上,並非每個地方的振動頻率都是一樣的, 因為地球上有各式各類的金屬礦,它們分佈的多寡並不相同, 所以不修行的人,常會有很多住得不安穩的地方, 但是對一位真正有修行的人而言,每個地方都是淨土, 每個地方都是聖地,這種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有幾個人能真正達到這種境界?這種不調和的氣氛, 除了少數很無明,和木頭差不多的人以外, 一般不修行的人都能感覺得到,只不過修行愈高愈敏感而已。 可是當他修行到最高境界的時候,每個地方反而都變成沒有分別了。
不管我們和任何人在一起,都會受到他的振動影響, 如果那個人的氣氛很柔和,我們就會變得比較柔和一些。 如果那個人很激動,我們也會變得激動起來。 我們常聽說菩薩會替人擔業障,因為祂們可以將別人 身上所產生的壞影響的振動,也就是所謂的業障, 收到自己身上,而將自己比較好的振動換給他們, 靠著修行的力量,祂很快地就可以洗掉那些業障, 至於需要多少時間,則要看祂收回來的業障多少而定。 在祂還沒有洗清這些業障以前,仍會受到這些業障的影響, 所以祂很可能會生病或者被誹謗,甚至被殺掉。
例如耶穌基督為了替眾生擔業障,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至於釋迦牟尼佛,我們好像沒有聽說祂替人擔什麼業障, 但是經典裡面有這樣的記載:有一個人曾經殺了九十九人, 後來又要殺佛,但是沒有殺成,反而被佛所度, 最後他修成阿羅漢果。如果佛沒有替他擔業障, 他殺那麼多人的業障都跑到哪裡去了? 殺了那麼多人竟然可以成阿羅漢,是不是違反 了因果的道理呢?不是,那是因為釋迦牟尼佛功德很大, 祂有無量無邊的福報,足夠替他清付所有的業障, 沒有問題,並非這個人不必受果報, 而是釋迦牟尼佛替他擔起來了。
所以從古至今,想要解脫的人,都必須先尋找那種大師, 因為我們剛剛修行,單靠自己的力量,很難付清那麼多的業障, 而那種大師,累世修行福報很大,他們可以一邊指引我們路走, 一邊幫我們拿行李,因為他們有足夠的力量。 人有人的力量,修行的人也有修行的力量, 那種力量我們也許看不到,但卻是無量無邊的大, 絕不是身體的力量可以比擬的。你們聽說跟師父印心以後, 可以五代超生,就是靠這種修行的力量, 將他們統統拉上去的。所以說修行的力量最可貴, 再多的錢也不能買祂,再大的權威也帶不走祂。
有的時候,師父去一個地方講經,感覺非常流暢, 但是有的時候卻好像被什麼東西壓住一般,講不出來, 感覺到很累。幫人家印心時也是一樣, 有的時候很順利沒有什麼問題,有的時候卻好像快死掉一樣, 這是因為來聽經或印心的人,各有不同振動的緣故, 每個人振動的多少,就是所謂的業障。這些各種不同的振動, 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呢?這是根據因果的法律造成的, 和我們生生世世所造的業障有關。
本來我們都是佛,耶穌基督也說,我們都是上帝的小孩, 既然如此,為什麼有人那麼富有?有人卻那麼貧窮? 有的人很聰明?有的人卻很笨?有的人很好、很善良? 有的人卻很壞?因為第一,雖然我們本來都是佛, 但是來到這個娑婆世界時,一直往下降, 忘記了我們大部分的智慧。第二,受到外面環境的影響。
這個世界和高境界的世界不同,高境界的世界會幫助我們, 但是這個世界的環境,卻很容易使我們退步, 使我們變得更笨更壞。因為在極樂世界,要什麼有什麼, 沒有一點點痛苦,但是在這個世界,必須和大自然奮鬥才能生存, 即使是釋迦牟尼佛,也應該要吃飯, 或使用這個世界的東西才能生存。這是一個有形、 有色、有分別的世界,有冷、有熱、有美、有醜、 有男、有女,和極樂世界不一樣。
那裡是一個無形、無色、無分別的世界。 所以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就會變成一個往外的眾生, 看到食物就產生吃的念頭,看到東西就產生喜歡或不喜歡的念頭。 由於我們的心經常被喜愛的事物所吸引,因而忘記了自己的大智慧, 漸漸地,我們和宇宙的大力量越來越分開,變成一個孤單的人。
本來所有東西都是我們的,但是因為我們只把心 放在一兩個喜愛的事物上,無形中將自己圈在一個小範圍裡, 使一個本來無分別的狀況(在極樂世界中,都是一樣黃金的身體, 也沒有男女的分別)變成一個有分別的人。 由於我們全心全意地喜愛著一、二個人或事物, 使自己愈來愈孤單,和宇宙的大力量斷開, 變成一個很小的力量,一下就用完了。 就像一個人住在恆河裡,必定左右逢源, 擁有用不完的水。如果這個人,被岸上的情境所吸引, 離開恆河去追那樣東西,因為太用心在那些情境上, 竟然忘記怎樣回去原來的地方,當他需要用水時, 只好在附近隨便找一點水喝,當然會不夠用。
所以我們變得愈來愈軟弱,愈來愈不夠智慧, 智慧愈不夠就愈貪心,由於沒有安全感, 就想要多抓一點東西,貪瞋癡的思想因此就產生出來, 這些思想形成一個特殊的磁場,包圍在我們四周, 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並不相同,所以磁場也各自不同。 同類相吸,異類相斥,比較貪或比較激動的人, 當然會吸引比較激動的情況到自己的磁場來, 比較柔和的人,吸引比較柔和的東西, 這就形成了所謂的業障。
我們常看到有些人,不管做什麼事都弄錯, 這是因為他的磁場總是吸引壞的力量,或者障礙的力量、 笨的力量、魔障的力量,不能吸引大智慧來身邊的緣故。 有些人動物性很強,這也是因為他的磁場, 或者說生生世世的習慣,還沒有改好的關係。 當我們的磁場漸漸向好的方向改變時,表示我們開始要上去了, 至於需要多久才能改好,和我們的心是否單純有關。 在經典及道德經中都曾提到,要變成赤子之心才能回天國。
要變改我們的習慣或磁場並不簡單, 絕不是靠一些呼吸數息的方法,或做一些瑜伽運動就能改變, 因為習慣的養成是受頭腦控制的,所以要改變習慣, 必須更改我們的頭腦,只靠觀丹田、觀骨頭、觀水、 觀呼吸等等都不夠用,唯有觀音法門才是最究竟的方法。
因為這個聲音是「佛音」,是本性的音, 宇宙萬物未生之前,已經有這個聲音了,這個聲音是 「勝彼世間音」,所以用我們凡夫的耳根聽不到, 但是任何眾生都能聽,只是隨他等級的不同, 聽到不同的聲音而已。宇宙中任何東西都會振動, 所以都有聲音,即使是石頭也有聲音,但是太微細, 所以用肉耳聽不到,應該用智慧才聽得到, 所以說「觀音」而不說聽音,既然任何眾生都有聲音, 也都有智慧,為何不能觀到這種聲音呢? 因為沒有鑰匙,不知道聲音在哪裡, 所以必須要先找一位能幫人開門的師父。
為什麼這個聲音那麼重要?因為宇宙萬物都是藉 這個聲音聯合在一起,從高到低的境界, 也都是藉著這種聲音才能聯合在一起。剛才我們曾提到, 有些人的振動和其他人不能配合,所以難以相處。 同樣地,由於我們的振動和動物或某些地方不能配合, 所以我們很難和動物住在一起,或在那種地方待下去, 如果有人能住在那種地方,並不表示他比我們好, 很可能是他的振動太低,或是跟動物的振動一樣, 所以才不感覺到什麼。
例如豬、青蛙住在很髒的地方,卻很快樂, 這正說明了為什麼一些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方, 有些人卻可以若無其事地住得很快樂, 因為他的氣氛可以和那種地方配合, 而我們的振動較高較柔和,不能和那種低的振動配合, 所以才住不下去,住不下去並不是表示他們比我們的本領高。 所以善良的人往往很難和兇惡的人相處。
如果有人想改變定命,就要用這個最高的聲音, 我們現在只擁有很小一部分,而且振動不高的聲音而已。 正因為振動不高,所以才會住在這個等級不高, 和動物共處的世界,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
但是有一種聲音,包括所有的眾生,這就是「佛音」、 「本性」的聲音,如果我們修行這種聲音, 可以提高我們的振動,提昇我們的等級越來越高, 從外表上看,也許和以前沒有什麼不同,但是身體會放光, 講經的時候,人家都喜歡聽,要度人很簡單, 因為我們的振動改變了,變得比較柔和,可以令人安心、 令人解脫,他們的振動會被我們的振動所包圍, 我們給他們好的振動,把他們壞的振動消化掉。 就像一個人的血液不好時,醫生也會用好的血, 更換他的壞血。水桶裡的水不乾淨時, 我們也是要把髒水倒掉,才能換一桶乾淨的水, 但是如果我們的振動還不夠好,就不能更換別人壞的振動, 不然後果會很糟糕。所以要渡眾生,應該要先修行。
剛才我們提到宇宙萬物都有聲音,宇宙萬物都是 由此聲音所創生,這個在道德經說「名」或「道」。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 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名」或「道」 就是指這個聲音或是這個振動,只是古文和現在的中文, 在使用上可能會有一些不同,其實是指同一件事情, 這一點我想你們應該了解。
宇宙萬物都是從這個「名」或「聲音」產生出來的, 我們也是祂的一部分,但是因為我們是「人」, 我們擁有祂最高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比較有可能完全擁有祂。 而動物不夠等級可以完全擁有這個聲音。如果我們修行這個聲音, 藉著祂,我們不斷地提昇自己,使自己收更多更高的聲音, 一直到完全擁有祂為止,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跟宇宙 中任何眾生配合。因為所有眾生都是這個聲音的一部分, 而我們已經完全擁有這個聲音了,所以對我們而言, 每個地方都是淨土,每個人都是佛,任何眾生都有佛性, 到那個時候,才能算是真正了解,否則都只是「聽說」 「如是我聞」而已,不能分辨到底是真是假。
所以自己有體驗,和看經或是看別人的體驗不一樣, 看經是看別人的體驗,我們修觀音法門也會有自己的體驗, 可以和經典中的記載互相比較,看看是不是和古人的體驗一樣, 有的時候甚至比他們的體驗還高,並不是我們比他們高, 而是他們在寫這一段體驗時,可能等級還不是很高, 如果和他們當時的程度比較,很可能已經超過他們一點點了。
我們現在應該知道,那個聲音是多麼厲害了, 任何眾生都有那個振動或聲音,彼此互相影響。 這個世界和極樂世界不同,因為這個世界有動物. 有壞人、有好人、有緊張的人、有清淨的人、有快樂的人、 有痛苦的人,很多種氣氛混在一起,我們處在這種混淆的狀態中, 很難安心修行,總是有很多的障礙或不好的氣氛困擾我們, 但是如果能專心修行的話,進步很快。所以很多天人 喜歡投胎為人,因為有這個身體才能修行, 我們常以為這個身體沒有用,但是沒有它卻無法修行, 這個身體很寶貴,應該要好好照顧它,吃足夠營養的東西保重它, 但不是貪吃,要保護身體,不要讓它太冷、太熱、太辛苦, 或是太累,修苦行並不好,那是處罰自己, 處罰自己就是犯最大的罪,自己是過去佛、現在佛、 未來佛,應該尊敬自己,怎麼可以隨便用苦行來處罰自己呢? 但是如果情況不能避免的話,當然就不一樣。
例如,你們聽說師父在喜馬拉雅山修行時, 每天只是吃一些生菜,因為那裡地勢很高,空氣稀薄、 溫度低、氣壓也低,不管是煮飯、煮菜都很難熟, 吃生菜比較簡單,只要用恆河的水洗一洗, 沾一點鹽巴就可以吃了,並不是師父故意要修苦行。 師父在福爾摩沙山上的一家寺廟閉關, 結夏安居三個月時也是一樣,每天都是吃一種糙米 和一些芝麻加鹽巴,喝一點水而已,因為當時沒有人照顧, 如果天天去市場買菜,算什麼閉關?變成閉菜了(大眾笑)。 這些都是迫於情況的需要,所以只好有什麼吃什麼, 絕不是刻意修苦行。修苦行不能成佛,修苦行變成苦人, 我們的生活已經夠苦了,怎麼還要修什麼苦行?
要成佛應該要修觀音法門,用智慧觀這個原本的聲音, 因為這個聲音造化宇宙萬物,是宇宙中最高最大的力量, 也是宇宙中最高的智慧,如果我們不靠這個大力量、 大智慧修行,那應該靠什麼?為什麼要靠那個小小 黑黑暗暗的肚子(指丹田),或無常的呼吸來修行? 如果我們打坐時身體動一動,或者死掉了沒有呼吸, 那時候要怎麼修?
但是如果靠這個大力量來修行,即使身體動一點, 或者甚至被殺傷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的主人已經 和這個聲音溝通了,祂已經解脫了,和這個身體沒有關係, 所以當然可以繼續修行,祂仍然會繼續照顧我們的生活, 使我們繼續進步。所以靠什麼都不對,除了應該靠這個最大、 最高、最原本的聲音,這個最初的聲音,在我們還沒有來, 宇宙萬物還未創生以前,已經存在,即使三界破掉以後, 祂仍然存在,依靠這種永恆的力量修行, 才能修成永遠存在的程度,依靠無常的呼吸, 只能修成無常的程度。
所以在楞嚴經裡釋迦牟尼佛說,修任何法門都只是暫時使用, 不是永遠的法門,唯有觀音法門才是最永遠、最究竟、 最正確的修行法門。如果我們修觀音法門以後, 也會同意祂的看法。
在聖經中也曾提到,宇宙最初是一種聲音(Word), 這個聲音和上帝在一起,這個聲音就是上帝, 萬物都是由這個聲音所創生,沒有一樣東西不是 由此而出的。 (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soun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Word was God, everything was made by this, and nothing was not made by this.)。 在道德經也是講同樣的道理。老子說:「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 名萬物之母。」開始有這個「名不可名」的時候,宇宙萬物才創生。
在「奧義書」(Upanishad ),這是印度教最出名的一部經, 也是講同樣的道理,「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 造化一開始就有這個聲音,這個聲音出來的時候, 宇宙萬物都出來,這個聲音是上帝,這個聲音是造化, 都講一樣的事情,因為釋迦牟尼佛、老子、聖經、 印度教、回教本來都講同一個道理。修行觀音法門以後, 再去研究其它經典,就可以了解。大開悟以後就會知道, 任何經典都是講一樣的東西。 .
. http://www.godsdirectcontact.org.tw/ch/news/100/c-1.htm#TOC5 .
本文摘自清海無上師即刻開悟之鑰中文版第一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