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印心的人也可以五代超生 教理時間 清海無上師

沒印心的人也可以五代超生 教理時間 清海無上師

 

 

師父 親上教理課

 

福爾摩沙苗栗觀音使者

 

 

 

修行人心無所求 明師力量不可思議 家庭有愛才和諧 
打坐方法勿亂改 沒印心的人也可以五代超生 
體驗自在來去 勿執著出家、在家 師父護愛天下平

 

 


 炙熱的夏日午後,

男觀音使者們齊集在男公室旁的樹蔭下上教理課,

適巧師父駕著吉普車經過,見此光景便停下座車,

踏著石階下來和大家坐在一起。難得有這個機會,

師父和我們一起上教理課。師父說:

「你們平常有什麼問題,今天都可以提出來!」

師父並傳話叫女觀音使者們一起來研習討論。

 位觀音使者問:「未印心的人往生時,

誠心祈求師父就可以解脫,解脫以後師父是不是一直教他們到第五界為止,

還是停在某一個等級?」師父回答:「看他的情況,

如果他要繼續修行,渴望大開悟的話,當然繼續教他,

不然的話,留他在那邊,或是他可以轉世回來再修,

反正不墮三惡道,最少也可以做人,然後他想要修行,

就會遇到明師指導他;他不要回來,也可以留在那裡學功課。

如果他在上面繼續聽經、上課,他一定會更開智慧,

等級也會提高,等有一天他渴望解脫、想完全開智慧時,

他可以轉世回來做人。所以我們有一些同修,他才剛修行,

等級就很高,因為他本來已經有福報、從很高的境界下來,

為了要完全開智慧、為了要侍奉一位活佛,增長自己的功德,

親身聽到在世佛開示,然後運用頭腦這個工具再開悟,

這樣比較快,藉這世界的逆緣修行,

這樣就有更多力量可以提高他上面的果位。」

 

.

修行人心無所求

 

 接著師父又提到:「一位修行很高的人,

他也會用世界的方式,處理世界的事情,

但是他自己心無所求,他沒有發出一種很強烈,

或者我一定要成功的想法,整天整夜在那裡求上帝,

求裡面師父幫忙,他沒這麼任性。一件事情成功、

不成功要看因緣,成功就好,不成功也沒關係,

還是照世界的邏輯來辦事,然後依照世界的條件集合起來,

看能夠成功或是不成功。」

 

 師父為此,還特別舉了一個例子。

有一位同修想送給師父很多錢,

不過那些錢還要花很多功夫才拿得回來,

所以他就一天到晚求師父幫忙,為了要順利拿那筆錢回來,

可以幫助師父做事,譬如幫助 悠樂難民之類,

他也知道師父拿到這筆錢不是給出家眾吃穿用,

或是師父自己也不會動用,但是到目前好像都沒有成功。

 他說:「師父,妳怎麼不幫忙我?」師父說:

「你求就求師父儘量做嘛!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他說:「師父,妳怎麼每次都這樣講呢?妳為什麼不替我要呢?」

師父說:「就是我不要什麼才麻煩!」

師父起不了那個要什麼的心,師父跟他講坦白:

「即使你不成功也是師父的錯,不要責怪自己太多。」

 

 師父又開示:「加持力不是隨便濫用,

如果一個人在家裡要求他想要的事情,

裡面師父感覺到他需要幫忙,而剛好因緣到了,

或是那個事情可以做,衪就會幫忙。

你拚命要師父替你要求,那慘了啦!

師父從來沒有要求什麼東西。比如我要什麼東西,

不能拿到我就停了,我不會在那裡一直要求什麼。

東西會得到就得到;時機該成熟就成熟,太明白了,

沒有辦法再要求什麼。」比方說:「你長大了!

知道二加二等於四,然後現在有一個人不懂事,

他說你用盡辦法,讓二加二等於六好不好?

你明明已經知道不行了,還會再做什麼嘛!所以,

當我們還沒有修行很多以前,心還要求,修行很高以後,

真的就心無所求,想要求也沒辦法要求,

所以那個時候才說『為無為』,你做什麼都知道沒影響,

它會成功就會成功,你不會傷腦筋想祈求什麼東西,

事情該好它就會好,不該好它就不會好,

所以我們修行了以後,自己頭腦會比較清楚,

不用傷腦筋那麼多,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你就儘量做;

知道不能做,而人家又要求你的話,

你也儘量把你自己的能力拿出來幫忙而已,

不過你也知道不能勉強,它成功也好;

不成功你也沒有辦法,當然你也替大家痛苦一點,

不過你也不會在那裡傷腦筋、很自責,知道嗎?」

 

 又有人提出同修的問題:「一位同修的朋友,

他的祖母修過黑神通,他自己也有一點靈力,

有一次他因為恨一個人就詛咒對方,後來那個人死了,

因此他感覺很內疚,認為是不是那個詛咒發生了作用?」

當時觀音使者是這樣回答這位同修的:「師父曾說過,

我們的意念都會有力量。既然已經知道錯了,

就不要再多想,要儘量改進來彌補過去,多想好、

聽好的;還有,修行的功德是無量的,

可以消解過去做錯的業障。」接著這位同修又替他的朋友問道:

「他把祖母使用黑神通的工具留下來,會不會有影響?」

師父說:「放在那裡幹什麼?每次看到那些就會想到黑神通,

怎麼會沒影響,還有,

同修也不應該跟這種使用黑神通的人混在一起才對。」

 

 又有位同修問觀音使者說:「師父說過,

當我們用愛心照顧人或做事時,就不會有業障。

可是師父又說,我們糾正別人或做某些事就會收業障,

這樣到底要不要指正別人不對的事情?」觀音使者回答:

「我們做事只要真的有愛心,就絕對不會有業障,

不過因為我們修行不夠好,做事有我執,

因此才會產生業障,但是我們也不須要害怕,

因為修行的功德是無量的,可以分給別人,

不要做什麼都想會有業障。還有,

我們做事要看情況,如果情況需要講,

我們用誠心自然講,並且求師父幫忙,這樣子就不必怕有業障。」

 

 

.

明師力量不可思議

 

另外一位觀音使者就書上師父講的:

「見明師一眼就能解脫」,與我們印心同修所得到的解脫,

有什麼不同?提出他的疑問,師父回答說:「你們都是信心不夠,

所以才提出這種問題。」接下來師父對此有一番精彩的開示:

「你自己解脫就好,幹嘛管別人,怎麼樣解脫都可以,

看那個人要不要而已,沒什麼不可以的,

即使看明師一眼解脫也可以,在佛經裡也說,

對一位明師而言,要把整個世界丟在海裡也可以,

放在芝麻粒裡也可以,怎麼不可以?有時候人家信心很高強,

念一念師父名號就解脫了,你們信心不夠,修幾百年也是一樣,

印心完以後半信半疑,修行爛爛破破的,

修幾百年還是如此。有些人福德很大,即使有業障,

不過很有信心,念一念就走了,到第六、第七、第八界也可以,

不要在那裡爭爭吵吵,解脫的情況一樣不一樣,

每一個人不一樣。你們看聖經,耶穌基督有替一位妓女印心

或是有原諒她的意思,然後那些所謂德高望重的徒弟在那裡抱怨:

『師父,她這個樣子,怎麼能跟我們平等?』修行還有那種糾紛,

還有那種「我比他好」,認為自己修行幾十年,

而別人念一句名字就解脫了,怎麼會有這種事情?

怎麼不會有這種事情呢?你們不是認為師父萬能嗎?

他因緣是這樣子,我這樣度他;你因緣是這樣子,

我就這樣度你,難道每個人要一樣嗎?就像每個人的臉也都不一樣。」

 

 

 

 

 師父又舉例說明:「一個億萬富翁他有很多錢,

欠他錢的人當中有一些是欠他幾百萬,有人欠他幾萬,

有人欠他幾千塊,他統統原諒他們,然後那個欠幾千塊的人說:

『你怎麼原諒那個欠你幾百萬的呢?我只欠你幾千塊,

你原諒沒關係,那個人欠你幾百萬,你幹嘛原諒他!』

欠我又不欠你,我要給他多少是我的錢,

你現在後悔為什麼不欠我幾百萬是不是?我有主張、

有權利做自己的決定,要救誰怎樣就救他怎麼樣,

是嗎?普通的一國之君而已,他要生生殺殺,

什麼權利都有,何況一位明師呢?他要幹嘛就幹嘛,

你們自己解脫就好,果位自己知道就好,

別人什麼果位關你們什麼事?我不叫你們用功、

分功德給他,你們怕什麼?我說解脫就解脫,別問那麼多,

我看他一世解脫就給他一世,看他二世就二世,

我看他要到第五界就給他到第五界。

他要第三界就給他到第三界。你們認為你們每天打坐二、

三個小時,每天唸唸我的經書就功德無量嗎?

比那個人念我一聲名字功德多很多嗎?不是這樣算的,

你們辛苦是你們的業障,他們也許業障比較少,

念一念就行了,看一眼就夠了;你們看百千萬眼,

也是這樣而已,應該慚愧才對,還在那邊問!我有很多錢,

我要給誰多少都可以,我給他一百、給他一億,

那是我的事情,不管他值不值得。我要給就給,

我錢很多,給多少都不會給盡的,不是你們吃素、

持戒,每天罰跪、挨罵就功德無量;如果有一個人,

他不惹我麻煩、他信心高強,他念一念我的名號,

然後我帶他上去,省師父很多元氣,不用教他持戒、

吃素,麻煩!已經講過了,吃素並非成佛,要看人,

這個規矩不是這樣訂,聽得懂!這看每個人的因緣。

還要看他們念師父名字時的信心高不高強,

也不是每一個人念名字就跑到第五界,

解脫有很多辦法,時間長短不一樣。」

 

 

 

 師父順此就舉例說明,目犍連的母親也是算解脫,

不過是後來才解脫,因為她曾經誹謗佛、欺騙僧眾,

所以應該先受苦以後才得到解脫。

 

 

 

 

 

 

家庭有愛才和諧

 

 

 接下來是有關夫妻之間的問題,師父也有一段智慧的開示。

觀音使者問:「有位女同修印心後,為了不邪淫的戒律,

就很不喜歡與先生接近,後來先生就去外面找別的女人,

她問這樣好不好?」觀音使者回答她:「不好,

應該用愛心、耐心讓他回心轉意比較好。」

 

 師父說:「已經出去了,還叫他回來幹嘛?住在這個飯館,

去別的飯館吃飯,那有什麼好?這種客人還留幹什麼!

已經出去就了斷嘛!隨他便。應該看太太還有沒有留戀先生。

如果這位太太不能沒有先生的話,那她要整理自己的內部;

如果她不留戀先生,那讓他出去,開創自己新的生活就好了,

不是為了要養一個小孩,然後抓先生,那不是好的目的。

先生不是買賣的人,不應該為了家庭的責任,抓他回來。

如果兩個互相疼愛,也愛護那個小孩子,互相鞏固家庭、

保護家庭婚姻的氣氛,那當然是要互相配合、

努力保護婚姻;如果只有一個要或是一個已經出去了,

那太太還是可以獨立養一個小孩,這不算什麼。

即使在一起,氣氛不好,那對小孩又有何好?

等一下太太死掉或先生死掉,小孩一樣也會變成孤兒,

這個世界很無常,未來誰也不能保証什麼,

比方說那個家庭還沒有破壞,先生很喜歡太太,

太太也很喜歡先生,那才叫他們合起來。」

師父告訴我們回答問題要看情況,

不是每次都硬梆梆、回答一樣。

 

 有些觀音使者又提到些外面常問的問題,

比如:「師父為何穿那些衣服,既然你們師父是位法師,

為何如此?」師父很幽默的說:「難道他嫌我的衣服不夠好看嗎?

而且我為什麼要當出家人一輩子,出家就像當兵一樣,

有的人當幾年,有的人當一輩子,

為什麼要強迫我整個輩子當出家人?」師父又說:

「如果他太在意,有一天可能我什麼也不穿。」

師父可愛、風趣的回答,令在場的徒弟無不開朗大笑!

 

 曾有當農夫的問修行服務台:

「撒農藥算不算殺生?結果同修回答他不能犯戒。」

這問題在問答錄中師父已經回答:「如果我說有呢?

大家都餓死怎麼辦?若是在真的不能避免的情況下,

也只好如此。不過那些必須噴農藥的人,也可以修行,

而且更應該多修行,以清付那些業障。不是種稻子的人而已,

吃飯的人也必須替農夫清付一些業障。所以你不要太擔心,

好多人會分擔你的業障,包括師父(大眾笑)。」

不過除了這些,師父還補充說:「我們回答問題都太極端了,

不殺生意思是說我們要免那種兇惡、殺生的心,

能免就儘量免,不然的話,印心完斷食就好了!」

 

 

 

打坐方法勿亂改

 

 

 觀音使者繼續提出問題:「有一位同修說他在打坐時,

如果有人在他旁邊,他的境界就會掉下來。」師父就說:

「自己掉,誰掉?表示說自己不夠專心,境界已經在裡面,

那裡能掉那麼快,何況他在境界裡,怎麼會知道有人來,

表示說自己沒什麼境界啦!誰來都曉得。」

接著有師兄又提出另一個問題:「除了打坐兩個半小時外,

其餘時間可不可以躺著打坐?」師父說:

「躺一下就聽到外面的聲音了(打呼聲),

應該修行到很高了以後才行、住、坐、臥都是禪,

你們剛修行,境界還不高,最好照師父教的方法做,

才比較有把握,不要跟隨別人,不要自己改變師父教的方法。」

 

 另外一位觀音使者說他去歐洲時,曾遇到一個修行團體的領袖,

他很讚歎師父的教理,不過五戒中有提到不喝酒,他認為蛋、

魚可以不吃,但是酒在飯前喝一點,應該不會有影響 ,

為什麼不能喝?」當時觀音使者回答說:

「一位師父他對徒弟的要求有他的用意,

而且師父印心的要求是這樣,那我們照這樣遵守就好了。」

師父接下去補充說:「連一點酒都放不下,還說什麼,

即使他喝酒,我也可以帶他解脫,不過連這一點點要求,

他都不想遵守,那我幹嘛幫他。因為他對上帝的渴望還不夠,

自己一點點力量都不想出,還跟師父討價還價,那算了!

而且在歐洲很多酒裡面沒有酒精成份,都可以喝,

幹嘛應該喝那些有酒精的呢?喝多也會醉,

然後開車會亂七八糟。而且喝完以後,肚子不舒服、

頭暈腦脹,然後什麼都不會處理。」

 

 接下來是有關觀音使者衣服的問題,

當觀音使者外出時,往往會有一些人好奇地問我們這些事情,

藉此機會可以介紹觀音法門給他們知道。師父教我們可以這樣回答:

「如果我穿一般傳統的衣服,你根本不會理我,

這就是其中最好的理由。我們今天能夠認識,

能夠聊一、二句話,都是為了我穿的衣服,

你不認為好看嗎?下次穿更好看的衣服給你看。」

 

 

 

沒印心的人也可以五代超生

 

 

 

 另一位曾到大陸的觀音使者問:

「在大陸有位七十一歲的老太太,因為年紀太大不能印心,

但她每天很誠心的打坐方便法,結果看見她的祖宗,

像坐電梯一樣,一個個被師父帶上去,

為此她想打坐二個半小時來報答師父,問是否可以?」師父說:

「隨她便,我不能擋,有人要打坐,我擋她幹什麼?

不過不是每個人修方便法,五代都能超生,

所以我不能保証說不印心也五代超生,我能做得到我才保証,

那種普遍、常發生的,我才保証,所以才說印心以後五代超生。

而那些唸師父名字的人,有一些五代超生、有一些兩代超生、

有一些五代沒有超生,所以我也不能誇口。就像那些印心的人,

有些人得到很高的境界、有些人很低的境界,我只能說一世解脫而已,

我不說每個人這一世都會被帶到第五界去。那些沒有印心的人,

我不應該打包票那麼多;不過有一些人,很誠心的話,

五代也會超生,或是幾代會超生,或是幾個親戚朋友會超生,

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所以師父才不很確定地講出來,

但是印心的人就很確定。雖然我說五代超生,

不過也不是五代而已,幾十代、幾百代也可以,

就是隨便講五代這個樣子,講五代人家已經說我很誇口,

何況講五十代呢?而且印心講五代能超生,人家已經不相信了,

何況說不印心也能五代超生,那別人更懷疑了。

不過師父裡面的力量不可思議,要怎麼樣都可以,

這個裡面不可思議的力量,整個宇宙容納不完。

像一個財產 太多的人,多到他連講都不想講;

或者像國王,他也不會隨便在那裡誇張他的權力,

所以如果講一位在世明師的力量啊!講也講不完。」

 

 

 

體驗自在來去

 

 

 

 觀音使者在大陸替師父印心時,有一個人說他觀光、

觀音都沒體驗,不過印心的時候,

他看見師父從前面所放的相片裡面走出來,

對著他笑一笑,皮膚跟人完全一樣,他感覺奇怪,

化身師父怎麼會這樣?他認為應該像光一樣模模糊糊,

才是化身師父。師父就說:「這樣還說沒體驗,

如果讓他看不太清楚,又怎麼知道是師父?

那個時候可能又抱怨說,看不到、不曉得那個人是誰?

然後問他有沒有看到化身師父,他一定說沒有;

讓他看清楚,他又問為什麼?」師父另外又提到:

「印心不一定準時有體驗的,要看那個人的因緣。

有時候體驗不是這樣準時到,師父要什麼時候給體驗就有體驗,

不是在那裡用手錶控制。有時候印心時不專心或者太緊張、

期待心很重,所以那個體驗就斷了,放鬆一點比較好。」

 

 有人問:「有位未印心的人,他修了方便法以後全身虛脫,

他說這是以前從來沒發生過的事,為什麼會這樣?」師父說:

「每一個人情況不一樣,他業障多才這個樣子,

整理一會兒就好了。像剛吃藥一樣,還沒好以前,

情況看起來好像更壞,等一下就好了,

這是一種過渡時期的反應。」這種情況很少發生。

 

 「還有一位同修,每次靈體要出去時,

都會很受不了,一受不了就不要他的靈體出去。」

師父回答:「靈體要離開,就讓他離開,

不要在那邊擋他,像一個媽媽要生一個小孩子,

在那邊一直擋怎麼行呢?還是讓他出去,

出去一次就行了,在那裡一直擋,只會更痛苦、

拖時間而已,兩個母子都不舒服。」

 

 

 

勿執著出家、在家

 

 

 

 因為最近國外,有同修要求師父派出家人前去坐鎮,

師父後來就開示出家與在家的事:「事實上你們出家人

也沒有比誰更好!對你們生活好而已。就是你們在這邊,

不受到那麼多汙染,而且你們每天都由師父親自教導,

比別人命好而已,說不定你們智慧比他們多。

出家人本來應該四大皆空,什麼都沒有障礙,

應該去那些沒有同修的地方,傳播師父的教理;

那些已經有同修的地方,在家人就可以了,

為什麼一定要出家人去呢?師父教理那麼多,

幹嘛一定要出家人在那裡呢?問答錄都有,錄影、

錄音帶幾千卷,怎麼聽不夠?還在那裡執著一件衣服。

事實上任何人只要對師父有信心,任何人師父都可以用,

根本不用執著出家或在家人去。你們依靠出家的樣子,

也同樣跟外面人家拜木頭佛差不多,

也是依靠一個形式,也是一種崇拜偶像。」

 

 「有些同修喜歡模仿師父的行為,

喜歡擁有師父的權力,不知道有時候,師父夜裡常不能睡覺,

不是徒弟來吵,就有兇惡的人來恐嚇我們的團體,

煩惱師父要處理這些事情。你們看皇帝的工作,

有很多人造反,邊界的人造反、朝廷裡面造反,

比照起來,跟師父的生活差不多,就他們不是帶兵來造反,

而是帶魔的力量來造反;找我很多煩惱,當明師內憂外患,

很多事情,你不收徒弟,生活還平平安安,

你收徒弟後,就是賣命了。

 

 

 

師父護愛天下平

 

 

 

 「同樣,你們看那些皇帝的電影,

比比看就知道師父生活的大概,

不過他們只處理外面的事情而已,我還有內邊要處理;

他們處理一個國家的事情,師父處理好幾個國家、

好幾個境界的事情。所以那天師父才說:

『師父不在就不一樣,你們平平安安,

因為風波都是師父一個人擋的,你們都不知道,

你們認為師父不在,也是這個樣子。即使我出國,

不過我還在世,我出國還有電話、傳真,

隨時指導你們,所以你們生活得很安心!』 

.

師父 親上教理課

福爾摩沙苗栗觀音使者

http://www.godsdirectcontact.org.tw/ch/news/22/k-1.htm#SEC2

.

沒印心的人也可以五代超生 教理時間 清海無上師

.

https://r19097856.pixnet.net/blog/post/94268911

.

.


沒印心的人也可以五代超生 教理時間 清海無上師

 

沒印心的人也可以五代超生 教理時間 清海無上師


沒印心的人也可以五代超生 教理時間 清海無上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潔 的頭像
    小潔

    小潔的天地 清海無上師 純素 痞客邦

    小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