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無所不在的本來面目
.
清海無上師以悠樂文講於美國加州洛杉磯 1997.7.19
.
在此時此地,當我們正坐在這裡交談之時,
.
其實我們也同時活在所有我們已知和不知道的境界,
.
而不是只在這裡做人而已,我們也是天使、聖人、上帝、
.
佛,甚至做鬼,因為宇宙中存在著眾多的境界層次。比方說,
.
你今天烤素食巴比Q,有人給你一個竹籤可以放很多東西,
.
然後你就穿一塊青椒在這兒、一塊豆腐在那兒,再一塊麵筋,
.
還有素火腿,各種各樣。當你舉著這根竹籤時,
.
你會看到所有的部分,所有的東西都在你的手中。人生也是這樣,
.
我們能夠同時體現宇宙中所有本質和理解全部境界,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
.
因為現在我們住在世界上做人,選擇了過人的生活,
.
所以我們只是關上了所有其它的門,以便能夠完成這個人生。
.
如果其它的門也開著的話,你同時會知道你也是天人、佛、上帝,
.
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但這樣你就不能完成你的使命,
.
走完你選擇的人生。所以,根本就沒有第三、第四和第五界,
.
我們就是一切;第二界、第三界是我們,第四界也是我們。
.
.
如果我們想再回到廣泛了知一切的狀態,那就要修觀音法門,
.
再度認識一切;什麼時候我們修上去越高,
.
我們越了解我們實際上是一切-─「萬物同一體」。如果不修,
.
那麼我們只了解自己是人類而已;整日忙碌像例行工作一樣,
.
回家照顧配偶、小孩,然後跟他們吵架或跟丈夫吵架,
.
除此以外不知其它的東西。但是,如果我們認為選擇人生之旅是個錯誤、
.
令我們厭煩,我們想知道更多的東西,
.
我們就要修觀音法門來了解更多的事,
.
這樣我們的生活自然會不一樣(大眾鼓掌)。
.
怎麼回事?為什麼你們拍這麼大聲?(大眾答:非常好)
.
我講得這麼糟,你們卻都懂了,你們實際上都很好,這是真的。
.
事實上,我怕你們不懂,因為這是很複雜的事,不能那麼容易就說得明白。
.
.
例如巴比Q的竹籤,上面有許多東西,但當你咬那塊豆腐時,
.
你只知道豆腐的滋味。當我們餓的時候,豆腐又是我們最愛吃的,
.
所以我們先吃那塊豆腐,那時我們只知道豆腐的味道,
.
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們只選擇豆腐來享受它的味道,然後我們的精神、
.
享受只會集中在那塊豆腐上,雖然我們有滿滿的其它食物在同一串竹籤上,
.
但我們不注意、所以不知道它們;不注意也表示我們不知道,
.
我們只是沒有注意到它們,當然我們擁有全部,
.
但也許沒注意到它或忽略它的存在。這是因為我們的頭腦、
.
我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小塊豆腐上,因為太好吃,
.
所以只想著享受它的味道,無意間忘記了其它的。但不論如何,
.
我們是知道的,我們在之前或之後都知道,同樣地,
.
當你選擇享受其它東西的味道時,我們會自然回憶起來。
.
.
所以我們活在人生中,經常認為自己有第六感。回想過去,
.
從孩童時代到現在,當我們度過人生,甚至在修觀音法門以前,
.
有時也有這種體驗:有時坐在一個地方,
突然直覺地記起什麼原本並不熟悉的事,
.
以前即使我們從沒做過,但我們知道。
有時,我們想將來做某件事,
.
但突然覺得很害怕,我們稱它第六感,
第六感告訴我們不要去做這個事情。
.
有時,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想:「噢!這個做不成。」結果真沒做成,
.
我們直覺早已知道了!我們怎麼會在尚未做完前已經知道呢?
.
許多人稱它為第六感,另一些人說它來自於我們前世的經歷。
.
.
事實上不是的!下意識、過去或未來的體驗,都只是一種說法而已,
.
其實沒有什麼前世、來世,而只有人生這一世。
人生是一條沒有起、
.
始的延伸線,我們只是將它分別命名為過去、
未來,因為我們選擇這樣,
.
在這樣的選擇下我們會有一個個隔開的不同經歷,
.
每一個隔開的經歷都不一樣。像我們的家,
我們把它隔成不同的房間,
.
但在分隔之前它們是我們的家、是個開放的空間,
.
甚至把所有的牆拆掉,它仍然是個開放的空間,
.
我們分隔它是為了有隔間以便做自己私人的事。
.
.
同樣,永恆的生命,不一定指人而已,任何眾生也一樣,
.
其生命由許多部分組成,它其實是無限延伸的線條,
.
在我們過今生時也有過去和未來,因為根本沒有什麼時間、
.
空間,我們選擇時間和空間只是為了做人,
然後可以做我們現在想做的事。
.
不然,如果我們在一時之間就完成所有過去、未來的工作就會很無聊,
.
這不是我們原來想要的。我們選擇下來這個世界只是為了選擇成為人類,
.
日後我們可以選擇其它一段時間當天人、佛或其它等級的眾生,
.
然後,如果我們想選擇當鬼或魔,我們會有其它的時間。
.
我們關上時間和空間的門,
以便選一個個別的範圍去做人、做鬼、魔、天人。
.
.
事實上﹐任何眾生的生命都是無限延伸的,
.
所有的東西都存在這個時間的框裡,沒有過去、未來和現在。
.
是我們選擇某個生命的角度來完成我們的計劃,
或體驗我們所喜歡的事物,
.
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要經歷,就是這樣而已(大眾鼓掌)。唉!這很難,
.
實際上,如果我們同時知道自己是聖人、佛,我們就不能完成人生的使命
.
(大眾鼓掌),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做什麼事就要投入全部心血、精力,
.
事成後才有完整深刻的體會。
.
.
如果我們已經知道自己是佛,要我們因為丈夫拋棄自己時坐在那兒哭,
.
我們怎能哭得出來?即使這時哭也沒有感情?(大眾笑並鼓掌)
.
如果我們不帶感情的哭,我們就不會體驗那種被丈夫拋棄的妻子之痛苦,
.
我們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設計好的角色來考驗自己。我們嘗試,
.
是為了知道痛苦有多深,這樣當有人談及被拋棄的人之痛苦時,
.
我們會了解、能同情,我們會想辦法去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
因為我們自己也走過同樣的路。
.
.
如果佛只是不動的坐在一個地方,無事可做,沒有悲傷、
.
擔憂;如果我們正好選擇那條路,這也沒問題。
.
不過有許多人選擇嘗試各種痛苦的滋味只是為了好玩,
.
因為在宇宙無垠無盡的生命中,如果我們不選擇今天做這個、
.
明天做那個,我們會無聊死!(大眾笑)今天不要丈夫,
.
明天丈夫不要我們,那樣才好玩(大眾笑並鼓掌)。例如,
.
佛坐在這兒,祂選擇了當人,在祂當人的時候仍然認為他是佛,
.
然後當他的妻子離開他時,他怎麼反應?或當她丈夫離開她時,
.
她怎麼反應?「噢,好吧!走就走,有一天我會找到另外一個丈夫,
.
沒什麼大不了的!」既然生命無止境,他會看未來,然後說:
.
「那個新的妻子快要來了!她甚至更好。」然後他會說:「好吧!
.
走就走吧,走遠一點。」所以他不再哭。
.
.
現在我們講一個比較容易瞭解的事,任何一個你最喜歡的演員,
.
或是伊麗莎白‧泰勒,在她演埃及艷后克莉奧‧佩德拉時,
.
她必須投入所有的心力、精力和注意力在角色上以便能演好。
.
如果那時她仍然記得自己是比佛利山莊的伊麗莎白‧泰勒,結過婚、
.
離開過八個丈夫,這就不一樣了(大眾笑),她也許就演不好那個角色了,
.
如果她還記得剛離開現在這個丈夫,她會為她丈夫哭得死去活來,
.
那她怎麼能演克莉奧‧佩德拉呢?當她在演戲時,
.
她應該成為克莉奧‧佩德拉。從這個例子,我們馬上懂了!
.
同樣,佛或上帝也如此。當選擇做人時,
.
要百分之百演好人的角色,
不然,
.
如果坐在那兒仍然還記得自己是佛、上帝,
.
那就永遠也無法演人類的角色。上帝佛菩薩很偉大、
.
神通廣大,祂們不會坐在那兒因為妻子離開而哭,
.
這永遠不會發生,就是這樣!(大眾鼓掌)
.
所以有時我說你們也是佛菩薩、聖人時,你們根本不懂,
.
因為你們已經選擇忘記自己的本來面目。現在你們厭倦了做人,
.
覺得學不到什麼,對所選擇的這條路感到不好玩,
.
既然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於是想回去成為聖人和佛。
.
或你們做人已經太久了,一遍又一遍地過同樣的生活、
.
不能解脫,想一想就厭倦了,因為再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
.
現在我們想回去成為有高等意識的眾生,
.
因此我們就應該選擇修觀音法門(大眾鼓
.
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