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摩訶毗羅的生平:出家大典】四 集
The Life of Lord Mahavira: The Great Renunciation
清 海 無 上 師 以 中 文 和 英 文 開 示 於 臺 灣 新 地 | 2019-06-23
.
.
擁有什麼和有所留戀是不一樣的。
可以擁有許多東西,卻不表示被世俗所綁。重要的是必須記得內邊,
不是外表或行為,而是內邊,你的決心、動機和目標。
.
隨時隨地儘量簡化生活。在家也是,好嗎?
我在家,當然比較能簡化生活。
但是因為我命中註定必須打扮得漂漂亮亮,我只好隨順天意。
最近我看到一些地球的古預言系列節目,
.
我們的身體無論看起來怎麼樣,都只是一件衣服而已。
我們聽到什麼聲音,是聽覺本性聽到的,我們天生的聽力聽到的。
然後我們習慣了。就以為是肉耳聽到的。
我們看到什麼東西,是視覺本性看到的。
我們一直習以為常,就以為是肉眼看到東西。
但是我們太習慣於外表,也太習慣於認為並使用
自認為這就是「我們」的感官能力。
.
因此,觀音法門才教人回歸真正的聽者和視者。
.
.
四集之一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208410688
.
師父:哈羅!大家好嗎?
同修:好
.
師父:好,是嗎?你們準備好修苦行了嗎?沒有!?....
昨天晚上我想和護法開個小會議,結果他們說:
「我們應該去廚房」所以,我們就去廚房了。喔,
好苦行的生活啊!好多食物,我一直分出去,
廚房人員一直端更多來。那種苦行的生活,
我認為上帝想誘惑我,看我能不能抗拒這些美食。
我跟祂說:「不能」祂早就知道了「禰有什麼問題啊?
禰明知道我抗拒不了,何必費心問我?」
.
好,我們去找一位能為我們修苦行的偉大明師。
告訴你們,並非每位明師都必須修苦行,
不要總是抱著這種成見。看看釋迦牟尼佛,
他當過多少世的國王、大官或社會上的大人物,
他未必都身為出家人,他出家以前也過著豪奢的生活,
但是他毫不留戀。擁有什麼和有所留戀是不一樣的,
可以擁有許多東西,卻不表示被世俗所綁,
重要的是必須記得內邊,不是外表或行為,而是內邊,
你的決心、動機和目標,你的人生要追求什麼?
.
如果你是公司的執行長或是擁有大型企業,那就必須衣著合宜,
而且以大豪華轎車代表,而非小型車或摩托車,
因為大家都期待你那樣。如果一國之君上朝時穿得像乞丐,
或只穿牛仔褲之類的,你們認為得體嗎?得不得體?
同修:不!
.
師父:不!如果國家的總統出去視察民情時,
或隨時都衣衫襤褸,而且穿著夾腳拖鞋,
你們認為人民、社會會接受那樣嗎?會不會?
同修:不會!
.
師父:很好,現在可以講話,該開口的時候,
請開口。打禪的時候,請禁語。省元氣、保存加持力,
凡是能幫助自己進步的,就省下來。
並非任何明師都必須修苦行,不一定非如此不可。但是,
可以的話,最好簡化生活,需要的東西才保留,
不需要的就送人、賣掉或者丟掉,如果已經用不到的話。
隨時隨地儘量簡化生活,在家也是,好嗎?
.
我在家,當然比較能簡化生活。
但是因為我命中註定必須打扮得漂漂亮亮,我只好隨順天意。
最近我看到一些地球的古預言系列節目,
看到某則預言指出某位明師將下凡,穿著高跟鞋等等,
所以也許我很時尚。我以前並不知道這些,
不曉得他們從哪裡找到這麼多預言,不曉得他們從哪裡挖出來的,
我只知道幾個而已,比方很出名的諾斯特拉達姆士等等,
和一些印第安人的預言,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
我唯一知道最多的是諾斯特拉達姆士的預言,
因為我當時在歐洲,當時,那些預言跟我無關,
我當時只是年輕女孩,上班、然後結婚。我只是在哪裡讀過,
很快翻頁掃視而已,對內容瞭解不多。
因為每個人都在談論諾斯特拉達姆士的預言,
既然我在歐洲,也就讀讀看。
.
我當時在學法文,也許只是借此練習閱讀。
而且內容像預言比較有趣,更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如此而已。我讀了一些,不是全部。當時我的法文沒那麼好,
現在更不好了,現在更不好了,我覺得沒有進步,
沒練習就越來越退步,就像我彈曼陀玲一樣。
.
許多明師,比方說錫克教最晚近的明師,他的穿著就像國王一樣,
他完全沒有修苦行,他佩戴美麗的珠寶,長長的珠鏈,
穿其他很優雅的服裝,戴各種配飾,他和古魯那納克不一樣。
古魯那納克是錫克教的始祖,並非他創立一個教派,
而是他圓寂後,經過一段時間後才有的。就像佛陀入滅後,
突然就有了佛教,甚至不知道是誰所創。
.
但是大家都說佛教是佛陀所創,無稽之談!絕對不是他,
他從不在乎那種事。還有,錫克教大師逝後,就有了錫克教。
基督升天後,就有了基督教。古魯那納克是生活極清苦的明師,
也是開悟聖人,他到哪裡都是步行前往,有什麼就吃什麼,
如果沒有人供養他,或不知哪裡可取得食物,
也許購買或民眾給的…他的相關生平記載很少,
但我從一些故事中得知,從字裏行間的蛛絲馬跡歸結出古魯那納克修苦行,
因為他到哪裡都是步行,吃莓果之類的食物果腹。
也許後來他比較出名後,也許才有民眾供養他住的地方和食物,
徒弟供養他。通常,他生活並不豪奢。
.
我讀過一個故事,內容敘述,有一次,他和助手徒弟走到某地,
要前往某些地方,那位徒弟說:「城裏正舉辦一個宴會,
我應該去取些食物。」但是古魯那納克不在乎,
他只到樹林中採莓果吃。我從而知道他並不在乎名望和榮耀。
.
但是錫克教第十任、最晚近的古魯,他衣著像王子、
國王,極華麗、極氣派,而且莊嚴無比,像皇族。
還有一些明師或老師,像是觀音菩薩,我認為她並未修苦行,
她的衣著華美,沒有過度裝飾,也許像你們的師父這樣。
但是她穿漂亮的衣服,也許那是後來才這樣,
或者那是她現身在世人面前,以某種救度或幫助他們時所現的真實樣貌。
.
我看過一些她衣衫襤褸的雕像,也許她打坐太久了,
她的靈性使命開始之初,她打坐很多,以致衣服破爛不堪,
破成一萬片。因此,也許她修行過苦行。後來,
也許她比較出名,徒弟會供養較多衣服和少許比較奢華的服裝。
.
所以,別看他人的外表,就論斷對方的內在。
就像某種寶石藏在粗糙醜陋的石頭中,將石頭切割成兩半之後,
如珠寶店或博物館展示將石頭切割成兩半,
裏面中空而且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珠寶,就像那樣。
.
我們的身體無論看起來怎麼樣,都只是一件衣服而已,
不是我們的真我。我們聽到什麼聲音,是聽覺本性聽到的,
我們天生的聽力聽到的,然後我們習慣了,
就以為是肉耳聽到的;我們看到什麼東西,
是視覺本性看到的,我們一直習以為常,就以為是肉眼看到東西。
看到東西的,並非你看得到的肉眼;聽到聲音的,
並非你看得到的肉耳。但是我們太習慣於外表,
也太習慣於認為並使用自認為這就是「我們」的感官能力。
.
因此,觀音法門才教人回歸真正的聽者和視者。
.
就是佛陀所說的:「轉而往內傾聽,反過來往內看,
就會看到佛性。」我比方逐字精確重述,
但你們知道佛陀的大意是這樣。他旁邊的徒弟也這麼說,
像是文殊師利菩薩,或觀音菩薩,觀音是梵文名稱,
她的名號其實是指「觀宇宙萬物之音」,
但有些譯者卻翻譯成她觀世界的聲音,
她觀的不是我們世界和世界萬物,因為那不需要觀音菩薩來做,
我們每天隨時都在聽。
.
(師父拍一下桌子)你們聽到什麼了嗎?
不必觀音菩薩告訴我們該聽什麼聲音。...她也指出要再度往內傾聽,
回歸聽覺的源頭,回歸這個肉體的主人,回歸自己的本我,自己的真我。
.
許多明師都這麼說,實踐的人卻不多,因為不知道怎麼做,
不知如何開自己的視性,不知如何開自己的聽性。因此,
自古以來,許多男女出家人都修苦行,他們修各種苦行,
只為了見性。因為他們認為放下一切,讓自己脫離全世界,
就會得到佛性,不是這樣的!沒那麼簡單!
佛或基督本性不是像做買賣那樣,可以用別的東西交換,
或用錢、珠寶購買,不,佛性無價且珍貴!
必須以殊勝無比的寶貴秘法才找得到。
.
多少人修苦行,出家人放下一切~~妻子兒女、王國、
財富,甚至不進食或吃得很少,或一天只吃一餐,仍然一無所獲?
.
有位高僧告訴寺廟裏的和尚,那些和尚正在打坐,
那位大師問:「你們在做什麼?」和尚們說:
「我們正在努力打坐得開悟」於是,
那位禪師拿起一塊石頭或磚頭不斷在地板上磨平,
那些和尚問他:「您在做什麼?」禪師說:
「我正在努力把石頭做成鏡子。」和尚們說:
「粗糙無用的石頭,怎麼能做成鏡子?」於是禪師說:
「漫無目標坐在那裏,又怎麼能開悟呢?」
.
白費功夫,沒有用,即使坐好幾千年,所有世界來來去去,
萬物重生又毀壞,如果方法不對,永遠都得不到什麼。
.
(大家熱烈鼓掌)(第一集 完)
.
四集之二
.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500375073512749&id=100006208410688
.
師父:即使坐好幾千年,所有世界來來去去,
萬物重生又毀壞,如果方法不對,永遠都得不到什麼。
同樣的,現在有這種號碼鎖,是嗎?轉十萬年也開不了鎖,
如果沒有轉對號碼,永遠也打不開,就像那樣。
或是現在我們有電話,只要按錯一個數字,就找不到想要找的人。
電子郵件也是如此,不勝枚舉。或者電視、收音機,
必須轉到正確的頻率,不然就收不到訊號。
即使整輩子坐在那裏,不斷轉來轉去、進出,還是收不到訊號。
.
做事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對的方法,只有一個方法,正確的方法。
觀音法門是獲得開悟的正確方法,我是指真正的方法、
究竟的方法和對的方法。這是佛陀說的,別以為我想說服你們,
所有明師都講同樣的話。若有時間讀各宗教經典,
就知道他們都那麼講。但是修了觀音法門以後才會瞭解,
翻譯經典的時候也一樣。
.
像是觀音菩薩「觀世界的聲音」其實是觀造物的聲音,
世界當然是造物,但不是觀造出來的聲音,
像是鳥鳴聲或海潮音。雖然《法華經》中提到觀音菩薩聽這些聲音,
她(他)的內邊有這些美妙的聲音,像是水聲、
海潮音等等各種聲音。《聖經》裏面也提到相同的事情,
有些聖人上去天堂,聽到雷聲或風聲等等。
修觀音法門的人很清楚經典裏面所講的這些。
但是如果沒人指點,自己又沒有體驗,也不會懂。
.
許多禪宗故事都說有位和尚在打坐,他忽然聽到很大的聲音,
那是他修行許多年以後才忽然聽到一次,也許再也沒聽過。
因為他只是偶爾聽到,而非他知道修行方法,讓他能每天都聽到。
我們越聽這個內邊教理(內在天堂的音)或是我們的本性,
我們越瞭解許多事,我們越感覺到自在,越感覺更接近佛的果位,
或更接近天堂,也許已經與天堂合一,已經與上帝同一體,
那是唯一的方法。我至今都修這個法門。
.
我在修觀音法門之前,也修過許多法門,我修過呼吸法,
修過哈達瑜伽,修過瑜伽的調息法,類似呼吸法等等。
印度的一些僧侶,我不確定臺灣(福爾摩沙)
中國或別的國家的僧侶是否也如此,但是在印度僧侶修許多法門。
.
很難想像人類有能耐那麼做,坐在釘床上還不算什麼;
始終單腳站立也沒什麼;將頭髮綁在樹上,
以防自己睡著或跌倒,那也不算什麼;
有時候還放一條又長又細的棉繩,很長的棉繩,
從鼻孔放進去,整條棉繩一直通到胃部,不曉得棉繩有多長,
長度也許至少一米多。對我而言,僅僅十公分就很痛苦了,
我不會那麼做,卻有人那麼做。各種法門千奇百怪。
.
在冰水中洗澡又是一種,在恒河冰冷的河水裏。喔,
我洗過,我認為也許能洗掉業障。但有人卻洗個不停,
把自己泡在冰冷河水裏,都快變成冰塊了。
或暴曬在印度盛暑的烈日下,並生火將自己圍起來。
印度有些地方,盛暑的太陽會灼傷皮膚,
第一級或第二級灼傷,如果在陽光下坐太久。有人卻一直那麼做。
.
當然,也許透明逐漸習慣使然,
而非剃度後馬上在陽光下連續坐數小時,不是那樣的。
但是印度的太陽還是酷熱無比,印度的烈日讓我差點喪命,
我雲遊四方時,到菩提伽耶瞻仰佛陀的那棵菩提樹,那是五月,
還不到盛暑。我一路走著,我並不知道,當時並未想太多,
我通常不會想太多。我獨自前往喜馬拉雅山,也沒多想。
我在夏日豔陽下前往,我也沒想多少,一心只想著目標而已,
結果中暑了,差點命喪途中。因為在烈日下行走時,
就像在爬喜馬拉雅山或須彌山,幾乎寸步難行,
走起來像在夢中行走,幾乎走不動。
像肩膀扛著一座山在走,舉步維艱。
.
我不曉得為何那麼做,太年輕又太理想化,
對外在的影響或情況沒有考慮太多,我只是想做什麼就做了,
忘記烈日而差點喪命。幸好,我硬撐著走到一個地方,
那裏有一間寺廟,於是我休息了一會兒,那是第一次。
第二次,我又幾乎喪命,我找到另一間寺廟。
管理第一間寺廟的是一位印度男眾,但是他煮純素食給我吃,
只有稀飯和一些…
.
我講過這個故事了,現在也許講得更詳細,
因為我想起來了。我就說:「你怎麼會煮稀飯?」
他說:「我師父教的。」「臺灣(福爾摩沙)和尚」,
我運氣很好,如果沒有這種食物,又沒有陰涼處可休息,
我差點就喪命。我還是去菩提伽耶瞻仰佛陀的聖像,
我死前要去看那棵菩提樹,我回程差點沒命之前。
結果在那間寺廟前,我差點倒下去。那位男眾扶我進去,
給我喝了東西,我甚至沒有東西可喝。路上未必有人賣東西,
我一路步行,當時並沒有那麼方便。
.
我後來康復了,卻沒學到教訓,下一次我想去瓦拉納西,
去鹿野苑,我要去看佛陀初轉法輪的地方,我非去看不可。
我又再度在烈日下行走,又差點喪命,幸好在另一間寺廟前,
那是一間西藏寺廟。你們知道,西藏僧侶並非全都吃素,
幾乎全部,絕大多數都不是素食者,人家供養什麼就吃什麼,
當然,他們不挑剔,不會那樣。但是他們和泰國和尚、
或柬埔寨和尚、緬甸和尚一樣,多數都沒吃素。
.
我當時昏倒在…前面,我不記得那間寺廟的樣子,
因為我當時很不舒服了,幾乎走不動、呼吸困難、
發燒,快昏倒了。後來有位西藏僧侶出來扶我進去,
讓我躺在他的床上,並用一種蚊帳罩住我…那是一頂大蚊帳,
像帳篷但是比較小,罩著就可以睡在裏面,不必吊掛的那種蚊帳,
類似人家做的蚊帳,但比較小,半圓形,夏天用來罩住食物,
避免蚊蟲污染食物,類似那種罩子,但較大,夠罩住我。
.
他將我從頭到腳罩住,他讓我躺著並說:「喔,天啊,發燒,發燒!」
最糟的是我已經發燒了,然後我到那間寺廟裏洗了個澡,
那裏的水是滾燙的,因為太陽照射,所有的管子也變熱了。
我並不知情,我就洗了個澡,洗澡讓我更熱,我覺得全身都燒起來了,
不是脫皮或怎麼樣,而是疼痛難耐。那位僧侶像父親般照顧我,
我永銘記於心。然後他說:「你必須進食,我煮點東西給你吃。」
我說:「不用,我不吃葷食。」他說:「不要緊,我也吃素。」
.
那是一位西藏僧侶,我居然在那裏巧遇,而且他吃素,相信嗎?
我總是倒在吃素的寺廟門前,很奇妙!事實上是吃純素,
那裏沒什麼東西,只有一些植物蛋白乾料和少許「薩布子」,
「薩布子」就是蔬菜,我還記得「薩布子」是蔬菜的梵文。
只吃少許那些東西,我就逐漸康復了。他也讓我吃藥,
他真是位好心的僧侶。不然,我也許就沒命了。
.
因為在晚上的時候,我一路步行前往鹿野苑,
旅途中想找地方過夜,都找不到。於是隨地露宿,
獨自露宿曠野,蚊子或一些昆蟲也來「送禮」,
更是雪上加霜。我當時是曠野苦行僧,因為別無選擇,
喝恒河的水——當時河的上游住著一些麻瘋病人,
我卻安然無恙,我什麼水都喝過,都平安無事,就是太陽惹了麻煩。
.
但是那些並未讓我開悟。生活極清苦克難,這是自然而然的事。
第一:我當時沒什麼錢;
第二:我沒有足夠的烹煮用具;
第三:我沒地方可煮食。我身形嬌小,背不動許多東西,
我當時只能帶一條毯子,或一個睡袋,兩套類似這種的衣服,
旁遮普服,全部就這樣,當然還有一根木杖,走路時使用。
走山路需要用到木杖,爬坡或下坡時很需要用來保持平衡。
.
不然,若不拿杖行走,可能會滑倒,上坡時會滑下來,
或下坡時會滑下去。我所有家當就這樣。所以,
在印度可看到許多僧侶也因而有木杖。
.
你們修夠苦行了嗎?因為主摩訶毗羅會教更多,比我講得更多,
比我修的苦行更多。主摩訶毗羅會教更多,剛才的只是序幕,
是前菜而已,以下才是真正的苦行。
.
我不曉得在人類歷史上是否有人做到,
可能做到或將會做到像主摩訶毗羅這樣的苦行和犧牲,
所以我才念這個故事給你們聽。我們也要感謝出版這本書的協會,
這個協會名為「陽光出版社」,位於新德里。
.
我們很感謝他們,如果找得到對方,我們會供養一些金錢,
資助他們繼續出更多書,弘揚主摩訶毗羅的教理。
我們感謝他們!願上帝無量保佑他們!
.
這故事是「出家大典」。
「那是末迦始羅月,兩周黑暗期的第十天」
師父:「末迦始羅月」是梵文。我不太懂梵文,別怪我,
我去那裏是尋求開悟,不是去學梵文的,我確實學會一些,
但所學的都還給印度了,丟到恒河裏去了。
如果不是為了你們,我根本不需要再讀什麼。
就像一位幼稚園老師,程度早就超過了,卻還是必須什麼都讀,
為學生念兒童故事書等。
.
「筏馱摩那王子已奉行儀式禁食兩天,
大家也為他的出家大典備妥轎子,轎子名為錢德拉普拉巴,
下午某時某刻,筏馱摩那步出皇宮,坐進那頂轎子裏」
轎子是從前的交通工具,人坐裏面由轎夫抬著走,
富人或皇族會坐轎子,他們不走路。我穿這種鞋子也不走路,走一點點而已。
.
「一行人隨著轎子前往克夏翠亞坤德東北部的賈坎德花園,
轎子停放在阿育王樹旁…」
阿育王樹和阿育王無關,阿育王對佛教最熱心奉獻,
佛教傳遍天下是阿育王的功勞,那是阿育王樹,
阿育王則不一樣。我認為這棵樹不是阿育王的樹,
阿育王只是樹的名字。想像一位國王的御稱居然跟一棵樹一樣。
.
「…筏馱摩那步出轎子,數千隻眼睛盯著王子,
他金色的身體穿著華服,並佩戴著閃亮的飾品,他隨後脫下所有飾品和衣服」
師父:身上再也寸縷不留。
「他唯一的遮身之物是披在肩膀上的一塊布,由因陀羅所給」
.
師父:因陀羅給他這塊布。因陀羅神是雨神,
正在讓某種東西,讓水滴掉落在屋頂的那位神,謝謝您!(第二集 完)
.
.
四集之三
.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501235970093326&id=100006208410688
.
師父:主摩訶毗羅捨棄皇家生活之前,他斷食了兩天,
那是淨化自己的儀式,在出家為僧之前,淨化靈魂和身心。
.
你們試過嗎?你們誰試過斷食,兩、三天?(有)
出家人還行,不過…你們呢?斷食幾天?多少天?兩天。
第二天是最難熬的,撐過去就能斷食更久,
第一天還不錯,意志力還很堅強,有志在必得的決心。
.
第二天是最難熬的,這是我的經驗之談。但是如果度過第二天,
之後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就易如反掌。
我以前有時斷食數星期,我告訴過你們,有一次我就像食氣者,
直接斷食,說斷就斷,完全沒有漸進準備,
我卻不覺得餓或怎麼樣。我後來又斷食一次,
卻不覺得餓或想吃東西,都不想。
.
我還考驗自己,去一家生意很好的餐廳,
那裏整天都有我喜歡的食物,我坐在那裏,點了飲料,
但是不喝,點了一些食物,但是只看而已,
看身體或頭腦有何反應,毫無反應。如果做事下定決心,
就不會受誘惑;如果只是一時興起而做,或沒有目的、
沒有目標,會很快就失敗。
.
為什麼講這個?讓你們肚子餓。吃飯時間快到了,
我居然在談論食物,真「好心」,對不起啦!
.
他們昨晚給我好多很「苦行」的食物,
一定是帝釋天在試探我,因為我才剛念完修苦行、
斷食的內容等等,然後去廚房就…哇!像國王的禦宴一樣,
大家忙著端各式美食給我,我把這些美食送給你們的師兄姐們,
結果他們又端來更多!一道比一道豐盛!
被試探的壓力不斷上升,所以,我投降了。
.
沒關係,那樣很好,難怪你們都要跟隨我,
每天像那樣是嗎?哇!一起吃,更好吃...
.
同修:對。
「王子斷食兩天之後,就開始出家了。根據傳統,
他先爬進轎夫所扛的這部豪華「轎車」,
裝飾得美輪美奐,他自己也穿戴著最華美的服飾。」
.
師父:其實,這是真正的放下。如果沒什麼可放下,
何必放下呢?要放下什麼?就像窮人說:「我不在乎錢。」因為他沒錢可在乎。
「王子從那頂轎子裏下來,在數千人的見證下,褪去身上的華服。」
.
師父: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了,由於他是王子,
因此所有人民都知道這場出家大典,
所以大家都前來圍繞著他並注視著他。
他在數千人的見證下褪去所有奢華配飾,連華服也褪下,
他身上只有一塊因陀羅供養他的布。
.
你們會想知道因陀羅這位天堂的神,
是怎麼將一塊布送給當時是凡夫的筏馱摩那王子。
誰知道?誰知道是怎麼送的?一位神是怎麼做到的?
沒人嗎?天啊!你們總是假裝不知道,讓我覺得自己很不錯,謝謝啦!
.
他自己能化身啊,他能化身成人類。這些神化身許多次了,
你們怎麼不記得呢?他們化身成人類或鳥類等各種動物來到物質世界,
來試探、讚歎人,或者給人某某東西,你們忘記了嗎?
你們可記得,因陀羅在筏馱摩那王子八歲時曾化身婆羅門老者
去王子的學校考他?考老師,老師答不出來,筏馱摩那卻答出來了。
.
後來還有一次,記得眾神化身為眼睛蛇,又化身為巨人,
帶走八歲大的王子嗎?記得嗎?
.
他們做得到,若你想要,他們能給你世界上的任何東西,
只要取悅他們,就能擁有財富,擁有盛名,擁有神通。
只要頂禮、敬拜他們,就能擁有任何東西。但是如果你想成佛,
就是他們的敵人,至少暫時的敵人。直到他們考驗你,
確定你不想成為神,不會奪走他們的寶座。
.
想想看,一位神竟然有那種想法,會那麼忌妒和貪戀。
那我們凡夫呢?眾神總是批評我們、指責我們:
「凡夫貪得無厭,貪求物質和享樂等等。」他們又如何呢?
他們較高等,連眾神之王也不例外。他們要什麼有什麼,
更由於前世的福報,擁有化現萬物的力量,
能瞬間造出一座宮殿,能給你世上的所有珠寶,
.
能任命你為全星球之王。他們能為你做許多事,
卻還是那麼忌妒。某位獨坐在林中,對誰都無害的清苦苦行僧,
就算這位苦行僧想透過自己修行,成為天神,那又怎樣?
天堂很多啊,耶穌說過:「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
因此,如果他成為天神,他不必奪走帝釋天或其他神的地位,
他看擁有自己的王國。
.
我無法理解這些小神,他們統治許多天堂,統治許多神,
身邊圍繞著許多美麗的仙子和天使,擁有三界內的一切力量,
還是這麼想不通!我們會認為天堂是…這些當然是低等天堂,
不是原本天堂,不是較高等的天堂,比方第五或第四界天堂,
或第五界以上,就不同。
.
然而,我們仍會認為身為一位神,舉止會比較得體吧?
抱歉(師父對空中說)真相有時會傷人,告訴你們,
規矩點,你是神,我不怕!我實話實說。
.
我們如果渴望什麼,眾神居然會處罰我們,我們如果想要財富、
盛名或社會地位,他們也會鄙視我們,認為我們不是好人。
結果他們行為也類似,有過之而無不及,
甚至懲罰那些他們認為有威脅的人,
怕自己「神位」不保。真是荒謬!
.
我讀過許多佛教故事,情況都類似,都是天神下凡來找麻煩。
你們都看到了,到目前為止已有幾位神下來煩擾筏馱摩那王子,
從他小時候就來吵架他了,丟臉!你們真丟臉!算了,
我們原諒你們。
.
回到故事。王子脫下身上所有的配飾和華服,
僅剩一塊因陀羅給的布。因陀羅處於敬意,
下凡來並供養他這塊天堂之布,它與眾不同,光芒四射,閃亮耀眼。
(師父摸自己身上的衣服)不是這種,這不是棉織品,
雖然你們說我穿很好看。
.
他的衣服不是來自皇室,而是來自天堂,很美。同樣的例子還有,
傳給六祖慧能的袈裟,是久遠前的開悟明師們一脈相承下來的法衣,
具有非凡的能量,而非只是普通衣服,不是普通袈裟,
袈裟就是和尚的僧袍。因此,六祖得到衣服後,
才有許多人為此要殺他,想奪走那件衣服,那些人甚至是和尚,
信不信由你們,真的,那麼「好」的和尚。
.
王子脫下服飾後,身上只剩下一塊遮身布,然後,
「筏馱摩那王子握住自己的頭髮用力拔了五次。」
.
師父:我猜這是當時的儀式,必須自己把頭髮拔掉。
王子應該去找佛陀,佛陀會讓頭髮自然掉落,或為他剃度。
但我猜這是一種儀式,他非拔不可,這樣很痛,
這個儀式只是要當時想出家的人展現對痛苦的耐受力。
王子心意已決,於是握緊頭髮拔了五次。自己握緊拳頭,
想像一下,王子很強壯,他曾經抓起大眼鏡蛇,
將蛇拋飛出去。他年僅八歲時,就以拳頭重擊巨人。
.
試想,他現在30歲了!想像看看他變得多壯,
他拔自己的頭髮五次,硬拔下來而不是用剃的。
.
「然後因陀羅…」
師父:因陀羅在那時現身。
「撿起王子的華服、配飾和頭髮,全放入一個金色容器。」
師父:因陀羅為何在這裏撿拾人家的東西?因為這些華服很寶貴。
「王子落髮之後,以深沉渾厚的聲音說:『南無悉達南。』」
.
師父:意指我禮敬或頂禮悉達,悉達是指解脫的靈魂,
意即,我禮敬所有明師,或我頂禮所有明師,或聖人,都一樣,解脫的聖人。
「王子接著宣說修苦行的誓願」
.
師父:他正式成為苦行僧了。
他又說:『我發誓願終生平靜修行,而且絕不故意犯罪。』
說完之後,主馬哈維爾斯瓦米以堅定的口吻嚴謹發願苦修:
『我在苦修的生活中,在所有情況或環境下都將從容安詳。』」
.
師父:意指他將時時平靜安寧,他不會反擊,不會抱怨,
不會改變初衷而行動,無論遭遇什麼情況,他只會保持平靜。
這段話是這個意思。
.
「他繼續說:『我會忍受種種人為、神、鬼或動物所致的苦難或困境,
無論多可怕皆然,只要我尚未得到無所不知的境界,
我將繼續不屈不撓,以堅定的步伐邁向清淨的光明之路』」
他如此發願「眾人油然升起敬意,數千人滿懷敬意頂禮他,
並且齊聲高喊:『沙門馬哈維爾必勝!』」
.
師父:這個現在是和尚的名號,他現在是沙門馬哈維爾,或斯瓦米,類似。
「馬哈希拉曼凜然發願後…」
.
師父:馬哈希拉曼指大斯瓦米,大和尚,人們現在如此尊稱他。
「他得到『他心通』,讓他能夠感知眾生的感覺和意念。」
.
師父:他現在擁有某種靈力,能知道別人的心念。佛教也是如此,
在佛陀門下修行的和尚,他們有些也有這種力量。如果修行好,
也會擁有許多別的力量。在這個時代比較難,因為我們太心不在焉,
受到太多污染,時間太少,太心浮氣躁,太沒有耐心,
缺乏像古人那種有志竟成的決心。好,沒關係,修觀音法門循序漸進,
按部就班就能回「家」
.
(大家熱烈鼓掌)(第三集 完)
四集之四
.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501868690030054&id=100006208410688
.
師父:「他內心泰然,滿懷憐憫,臉上自然地泛著微笑。」
他有這種力量之後,為何會感到憐憫?因為他能感受到周遭
或世界的人類與眾生所感受的一切~~他們的悲傷、
痛苦,他們的挫折、煩惱,他們的無助和苦難。所以他才憐憫他們。
明師都感受得到這一切,只是他們有時必須關掉,
不然他們無法繼續做他們的工作。他們對眾生的同情,
會使他們在精神,情感和身心各方面都無力招架。
在這個世界,沒人能真正從容自若,無論靈性方面多麼堅強。
只要那個人繼續打開這種機能、靈力聽見世界的一切苦難,
就沒辦法不為所動。觀音菩薩聞聲救苦,只有在必要時,
只有在祈求者危急時,而且只救那個祈求者,或那些祈求者。
她未必隨時都要聽世界上所有的痛苦呼喚,因為即使對一位佛而言,
那也難以承受。
.
「他以堅定穩固的步履,頭也不回,毫不遲疑地邁向森林。」
.
師父:他將遁入林中打坐靜觀。
「他背後突然傳來微弱的呼喚聲,發自內心的痛苦呼喚,
使馬哈希拉曼不禁放慢腳步。」
.
師父:因為呼救聲極令人同情,他不由得放慢腳步。
他本來不想放慢速度,他想頭也不回邁入林中。
背後卻傳來極微弱而可憐的呼救聲,因此他放慢了腳步。
「一位瘦弱的婆羅門拄著拐杖追上來,拜倒在馬哈希拉曼腳邊,
婆羅門流下淚來,神色淒苦,令人同情。婆羅門卑微地說:
『筏馱摩那王子啊!慈悲解救我吧,請佈施於我,讓我脫離貧窮。』
沙門馬哈維爾認出這位老者是布拉曼昆德的索姆沙馬,
他以前去過悉達多王的宮中,樂善好施的悉達多王賜他一切所需以幫助他,
當時他眉開眼笑。悉達多王逝世後就沒見過他了。」
.
「索姆沙馬說:『王子,我的導師悉達多王逝世後,
我在各國四處流浪,所到之處皆厄運纏身,我浪跡天涯虛度兩年後
,今天早上回到故鄉。我一回來,家人便告訴我您全年佈施的消息。
人人都如願以償,而我這個倒楣鬼卻沒得到您任何賑濟。
王子!我一回到家就得知您放下一切,在今天成為苦行僧,
筏馱摩那王子請憐憫這個貧窮的人,以您仁慈的雙手卸下我的貧窮吧。』」
.
師父:這是不可能的,王子已經放下一切了,
他身上僅有一塊遮身布,怎麼有人忍心前來那麼乞求呢?
人心真的無法理解,而且他是婆羅門,也有家庭,
他可以想辦法謀生,結果他卻那樣糾纏人。王子已經出家為僧,
一無所有,那個婆羅門還是來吵他。婆羅門這種人
當時在印度應該是最高貴的階級,如今在部分地區依然是。
應該是最有教養、最高貴的人,不能無論對待或隨意譭謗。
他們像高階祭司一樣受人尊敬。行為竟然那樣,想想看!
.
「馬哈維爾大慈大悲,今天卻沒東西可佈施,
他突然想到自己肩上的那塊神聖的布,
於是他將布撕成兩半,一半給了那位婆羅門。婆羅門滿心喜悅。」
.
師父:那是何種喜悅?身為婆羅門卻強取豪奪,
剝奪一無所有的出家人,居然感到滿心喜悅。
「婆羅門拿著這半塊布去找補綴者詢問價值,
補綴者說:『婆羅門,你如何得到這塊聖布?
這只是整塊的一部分,若你能帶另外一半給我,
我會將整塊布縫回原狀,你就能將整塊布以十萬金幣售出。』
那位貪戀的婆羅門跑回馬哈維爾身邊,亦步亦趨跟著他。」
.
師父:算什麼婆羅門!
「大約一年後的某一天,剩下的那半塊聖布從馬哈維爾的肩膀掉落。
索姆沙馬把布撿起來,拿去和另外半塊布縫合,
並以十萬金幣的價錢賣給南迪瓦爾丹王。」
「可敬的苦行者馬哈維爾在清淨居處或雲遊時,
仍獨自打坐,無視自己身無寸縷,平心靜氣、仁慈,
不受道德的影響,生活樸實、有耐心,氣定神閑而不激動,
知足。修習調伏自己,審慎細心,態度和舉止虔誠恭敬,
走在涅槃與解脫之道。這是行為端正的果實。
他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對於神力、人類和動物加諸於他的一切災難逆來順受,
內心毫不受干擾和影響,留意身口意。」
.
師父:好,關於這個故事有問題嗎?有其他問題嗎?
同修:沒有
.
師父:今天到這裏為止,去吃飯的時間,然後要回家。(大家熱烈鼓掌)
好東西也不能吃太多,我也不能念給你們聽那麼多,
兩天已經聽很多了,以後再說,下個禮拜,好嗎?
同修:好!
.
師父:如果在的話,再繼續念給你們聽,OK?
同修:好!
.
師父:念是還好啦,就怕有時候我多語,解釋很多東西,
然後從一國跑到另外一國,從一國大師跑到另外一個大師,
從一個故事跑到另外一個故事,就時間拉得很長。怕你們餓壞了,
然後巴士跑掉,你們要走路回臺北,且高雄好長啊,走到下個月才能回去。
從這邊跑到高雄應該多久時間啊?走路。
同修:半個月。
.
師父:半個月,那不錯嘛,不錯,那不能走路算了,
留下來嘛。每天也是很苦啊,吃東西、然後打瞌睡,然後怎麼樣。
好,下次再見!謝謝大家!(師父仍加持物給大家)嘿,呼拉吽!
(師父繞場)臺灣(福爾摩沙)啊?都不老呢,奇怪!
認識好幾十年了,還是一樣啊!
有沒有結什麼婚啊?太好了,好聰明啊,業障沒來找你啊?
你也沒有去找它?沒有,太好了!怎麼都不老呢?奇怪,
不可思議!大概打坐多啊,很好。
臺灣(福爾摩沙)啊?
同修:是,臺灣(福爾摩沙)。
.
師父:哇,你們蠻認真喔,對你們很驕傲。對不起啦!
沒有對你們什麼特別的,就看多幾眼而已,好嗎?我們是主人嘛,
不能要求,是嗎?應該要送給別人的
同修:好!
.
師父:我們慷慨、好客,一起嘛!
同修:好!
.
師父:我們一起是這樣子。
有時候我也是這樣啊,如果東西不多,我自己會送給別人。
東西不多,即使我的東西啊,如果不夠的話,我東西會給他們。
印度人他們也是這樣,如果有人來他們的家,他們沒有多少,
也全部貢獻出來。他們認為任何人來,是祂上帝來,
或是上帝派來的。所以他們對客人,跟對上帝一樣,
很尊重,就沒東西也全部拿出來。
你們知道,師父講過一個故事,是卡比爾那個聖人,有沒有?
同修:有
.
師父:卡比爾大師,連他太太也想拿出來賣,
為了供養那些來拜訪他的和尚,還有過路的人,
他們來的話是客人嘛。還好太太也沒賣,東西也拿到。記得故事嗎?
同修:記得
.
師父:喔!不錯!你們也不用這樣這麼過分,好不好?
先生、太太要自己保管,OK?
他是大師不一樣啊,他做一些比較不同的事情嘛,所以讓買賣的人比較怕。
商店那個主人,他很喜歡卡比爾的太太,因為卡比爾太太很漂亮,
應該是這樣啦,然後他常常要她,他太太不要,
「討厭!」然後就那天哪,卡比爾他派他太太過去,
去那個商店,要跟他借一些麵粉,為了回來要弄迦帕蒂。
因為剛好那一天很多人來拜訪他,大概是徒弟或是慕仰者,
都有啦,或是和尚,都有,多數來都是和尚。那些印度的人、
和尚,他們不分別你是在家人、出家人。如果他知道你開悟,
他就會來拜訪你就對了。
.
那麼,不夠麵粉弄迦帕蒂,所以他派太太過去借一下,
沒錢啊,過去要麵粉,哪裡有啊!然後那個商店的主人就說:
「你留下來嘛,你跟我一個晚上,就什麼麵粉都給你啦,
不用錢的」太太才討厭哪,她跑回去,跑回去跟先生說啦!
.
先生說:「就這樣子而已,你也不肯啊?我帶你過去。」
好,他就把太太抱過去。下雨嘛,怕太太弄髒弄濕,
把她抱過去。抱過去說:「剛才我太太不懂事,
對不起啦,現在她是你的,麵粉給我。」
.
哇,那個商店嚇了一跳。第一,哪裡有那麼慷慨的先生?
瘋子的先生?事實上,在那個範圍,
他也大概知道卡比爾是開悟的明師,就是他太無明沒有跟著,
又要他的太太,哪有這樣子隔壁,鄰居不好。
不過隔壁已經把太太拿出來貢獻,麵粉還給我就好了。
.
結果那個人嚇壞了,因為卡比爾這麼直、那麼真誠,所以他嚇了一跳。
.
第二,他們兩個為什麼在雨…從他的家跑到那邊也是一段路啊,
下雨這麼大,兩個什麼都沒有,沒有一滴雨在身上。所以他怕了,
他說:「好了,不敢啊!我剛剛開玩笑而已,哪敢、
哪敢,好,你要多少麵粉?全部帶走。」
.
還好我們臺灣(福爾摩沙)麵粉很多,不用那一招。
也不要試看看啊,有時候人不那麼好的啦,OK?
.
印度人他們不管怎麼樣,無明怎麼樣,也知道修行的人,
也知道尊重;也知道有這種修行的力量,有尊重。
別的地方我不保證喔,不要亂試看看喔,太太跑掉別怪我。
真正哪有這種先生啊?連太太也賣掉,為了請客啦,為了請客。
你們會不會跟護法,忌妒啊!
同修:不會
.
師父:不會,我需要他們那些肌肉啊,懂嗎?
因為我都是看人嘛,有時候路不平啊,有時候會跌倒,
他們這樣扶一扶也好。有當過兵比較有那種警覺心,
懂嗎?女孩子沒有當過兵,男孩子都有,是有用啦,
OK?有時候我都看你們,沒有看路嘛,然後走路有時候不方便。
.
謝謝,行了..…(第四集完)
註:請以電視臺播出節目字幕為準!此文字版若有錯、漏,請大家及時更正,謝謝!
.
http://blog.sina.com.tw/evephoto/article.php?entryid=640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