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文詠:養孩子,我做「見景生情」的陪伴 

作者:採訪整理╱張綾玲    出處:親子天下

.

文/張綾玲】 升格為人父後,他接續以小說《白色巨塔》探討權力、

《危險心靈》探討教育,《靈魂擁抱》探討名氣,一部部長篇小說,

關照社會諸多議題。近日,他更以中國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為讀本,

即將推出最新作品《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

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從這本極具情色意味的「禁書」裡,

侯文詠竟然重新悟得了養兒育女之道……

 

--------------------------------------------------------------------------------

 


Q:你的兩個兒子都已邁入青春期,

可否聊聊一路走來,?為人父的心路歷程?

A:我兩個兒子一個十五歲、一個十七歲,?

今年正好要考基測和學測。剛開始做爸爸,

會想要「做之父,?做之師」;等孩子慢慢長大,

發現這期望太高,於是退一步想「?做他的朋友」。

直到有次去打禪,聖嚴法師問我:「?做爸爸感覺如何?」

我說:「只希望能做孩子的朋友就行了。」

?沒想到師父突然很正經的說:

「侯醫師啊,期望孩子做你的朋友,

?和他將來有很多錢報答你,或他變得很有才華……

這都沒什麼兩樣。?」當下,我嚇一跳,

本以為這算夠卑微了。那時師父淡淡的說:

「此時此刻,你就只要好好的跟他相處。」

但我全沒「瞭」。

之後,小孩經歷國小,到青少年。

我慢慢發現父母能影響他們的,

真的很有限。往往去演講時,

你講一句話可能改變別人一生;

但在家裡,在孩子眼中我只是個穿短褲的歐吉桑,

就算跟他說一百句他也記不住半句,

比不上同儕或身邊朋友。

直到今年在寫「金瓶梅」時,

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

「養兒無須屙金溺銀,只需見景生情」。

意指養兒不需用金、銀去保護安排他的未來,

只要在他難過挫折時陪伴安慰他,

生日開心時為他慶祝。所以說到心路歷程,

我以前總說:當先生是從動物到植物,

養孩子則從最初想「做之父,做之師」,

到退而求其次,想能「做朋友」,

現在則是「見景生情的陪伴」了。

 

--------------------------------------------------------------------------------

 


Q:在教養過程中,你對孩子有過什麼樣的期許嗎?

A:我最近看王浩威的書,

裡面寫到台灣這一輩孩子受父母很大的影響。

由於父母成就高,不免對孩子過度期待,

而孩子也會覺得自己這輩子永遠超越不了父母。

就像我孩子,倘若也想像我一樣考上台大、

寫小說勝過我,恐怕會很辛苦,

但我只是很幸運擁有了這些。

於是更加領悟到對孩子有所期待,

反而對他是種壓力,愈能了解

「見景生情」的真義。

對於壓力,孩子多半是不會反映,

卻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學校國文課本收錄一篇我的文章,

有回大兒子問我,同學想知道會考什麼?

我哪知道!後來兒子拿試卷給我,

結果裡面考修辭,還要比詞性,真難!

我只考了八十幾分。兒子看了我的成績後很樂,

直說這在他班上大概只是十幾名,

頓時感覺老爸很親和、很有人性,直「虧」說:

「你還作者咧!我以為你什麼都很厲害。」

其實我有點表演,希望他們沒有覺得我真的很厲害。

坦白講,我可能在幾個專業領域做得還不錯,

但這只佔我人生不到百分之一啊!其他部分都不怎麼樣。

我老婆經常罵我笨,拍戲當製作人也常被說是個濫好人。

我其實是不想讓孩子對我誤解,

希望能回歸到比較人性本質面。

而在教養小孩上,最重要的就是給他練習tried&error的機會,

直到變成內在的經驗。但往往做父母,

總會幫孩子做好每件事,反倒剝奪他們

「嘗試與犯錯」的機會,阻礙學習。

就好比捷運悠遊卡弄丟,若你曾讓他自己去面對重辦、

繳保證金……種種麻煩手續,他以後就會知道要小心點。

孩子年紀愈小,閒的時間愈多,一定要讓他愈麻煩愈好,

因為他現在不踩地雷,長大再踩到會更慘,

即所謂千求萬求,最難求到他犯錯的經驗。

唯有讓他有所學習,才會知道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設想。

?所以我的孩子只要出什麼事,一定是讓他自己去解決。

 

--------------------------------------------------------------------------------

 


Q:在教養上,你和太太的態度想法一致嗎?

又是如何分工的?

A:通常都是媽媽看到孩子的問題,

我就會接手想點子,和孩子溝通。

因為太太是牙醫,從小功課好又很乖,

教起孩子很容易落入刻苦勤儉、認真,

管得密不通風。我想女生像她這樣乖了一輩子,

最好的命運不過是嫁給我這樣一個男人,

哈哈,我比較有彈性,所以小孩寧可讓我來管。

而且媽媽常常太心急,亂槍打鳥的一天數落孩子十八件事。

但我覺得,教孩子不能同時講很多事情,

只有「聚焦」才會有效。

在教養上,我經歷最久,長達六、七年至今還沒解決的,

就是培養孩子「守時」。我的小兒子很會賴,

常常下課看人家打籃球忘了時間,

遲了上課或回家。但每次他遲到,

我一定不在當下念他、訓他,

而是等他有空時再好好聊。聊什麼呢?

我要他回溯在整個過程裡自己的想法,

要他至少記住自己最後一次看錶是何時?

當時心裡在想什麼?就這樣,談了六年。

他不煩嗎?我想會的。根據佛洛依德的理論,

人會做什麼其實都是潛意識,

談到他明白自己的潛意識時,他的病就會結束。

漸漸的,他遲到的次數減少了。

我這麼重視守時,?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人

對其他人的promise(承諾),

而時間又不會太哲學,是很好的借鏡。

 

--------------------------------------------------------------------------------

 


Q:所以教養小孩,你會花很多時間和孩子談嗎?

A:我感覺養小孩比較像養植物,要有長遠的計畫,

要懂得聚焦。我太太養植物都不會活,

不是澆太多水就是施太多肥。

其實教小孩真的不用花那麼多時間。

當你用超過應有的熱情時,就會失去耐心、

沒辦法持久。應該像農夫養一大片田,

早起看有沒有水,該除草的除一除,

很勤快但沒花很多時間。我常跟太太說,

小孩要「陪伴」,而不要常常「看著」他。

只要能把他旁邊的病蟲害和有毒物去除掉,

讓他自己長,做這種事情就好。

還有,帶孩子是不能追求效率的。

對人追求效率是什麼呢?是要他趕快長大、

結婚、生小孩,然後送進棺材裡嗎?我認為,

父母能對小孩人生產生的影響,

可能連一○%都不到,正因如此,

你更不能亂出手,因為你能跟他講的可能只有十句話、十個重點。

千萬不要一直把想要給他的,統統強塞給他。

我們要相信,樹苗只要有水分、養分,

自己會長大,父母能做的就是「基礎工程」、

除除草,我們很難把他弄得變漂亮、

變大樓、甚至還做裝潢等。

 

--------------------------------------------------------------------------------

 


Q:那麼,哪些是你所謂的「基礎工程」呢?

A:譬如「健康」就是一個基礎工程,

所以我從小就把孩子丟去學游泳、

打跆拳,各種能夠勞累的都要去做。

然後是「品格」,包括:守時、

懂得承擔責任不逃避。

所以我會用六到十年來做,

持續的、有態度的去做,

花時間和他們聊,了解其中邏輯,

但都不給結論,否則他們就失去學習的機會。

還有件事情我也和小兒子玩十幾年,

就是「認錯」。他小學時曾經偷媽媽的錢買gameboy,

甚至還搞出兩套聯絡簿來。我常講,

你看報紙上或政治人物的行為會發現,

他們跟小孩一樣,總是不認錯→說謊→

把事情搞大→惹出麻煩→到最後事情就爆了。

錯誤不會死,但死的是人錯誤的反應。

我就會一次次的跟他談:

你覺得事情在哪裡時付出的代價會最小?

於是現在他慢慢比較不犯錯,也有勇氣認錯。

我所謂的基礎工程,還有「自我思考」

與「連結他人」的能力。譬如有天他回家,

問我要不要簽署讓判那位燙死親生孩子的父親死刑。

我說我不簽,也舉了他自己小時候有次

錯把葡萄酒當葡萄汁喝後的胡亂行為說給他聽,

希望他了解,沒有一個父親願意殺死自己的孩子。

我告訴他,做一個決定,不要只想一個角度,

起碼要想兩個。因為大部分青少年的氛圍很小,

很容易從眾。

我希望他除了會想,也要能夠去連結他人,

用很快的速度去感受別人的喜怒哀樂與在乎的事情。

唯有這樣,別人也才能感受到你的想法與情感。

 

--------------------------------------------------------------------------------

 


Q:對於課業,你有沒有什麼要求?

怎麼幫助他們探索自己生涯的方向?

A:以前年輕時會在乎,現在大了,

比較在乎的反而是他們的態度。

像現在他們都知道,自己混了兩年,

要考學測、基測,這一年得好好地拚,

否則以後就沒得玩了。這一年,

反倒是我和太太最快樂和自由的時候。

我覺得,過去書念得好不好很絕對,

以後出社會的成就,也很絕對。

但多元化的社會,行業變多,只要有足夠熱忱、

能力與興趣相符,同時可以熬過一段無聊過程

以鍛鍊出一種專業,絕對能成為箇中佼佼者。

亦即學歷並不等於人的幸福力。所以,

我覺得應該盡量讓小孩多方面去接觸,

找到自己的興趣。

像我的小孩,從要當總統、消防員到當醫師,

在他不斷的嘗試後,起碼更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能做什麼。老大就說他想學財經,想變有錢。

他小學三年級時曾經因為不愛寫字,

跟我說他不想上學了,要我給他三天好好考慮。

我說那也很好,可以在家自學,

或者也可以日後去念職業學校,都會有出路的。

結果他到處徵詢意見後,還是決定回學校念書,

只因學校裡有同學可玩。

我的想法是,讓他們在自由中得到自由,

幫助他們茁壯、長得更好,更有幸福競爭力,

遠比課業、學歷上的高低還來得重要。

而這一年,雖然似乎是被逼著要去念書,

但人生的命運常常就是你碰到什麼,就去面對。

不妨把學測和基測當做是訓練自己的意志力、?

當做是打仗,所以一定要吃得好、睡得好,

只要用對的方法,就會看到進步。 

.
 http://www.blogkids.net/lecture-con.php?id=Njg5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潔 的頭像
    小潔

    小潔的天地 清海無上師 純素 痞客邦

    小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